贵州医科大学药学院肇始于1938年周金黄教授创建的药理生理教学组,1944年经王季午教授推动设立药学专修科,由此开启贵州系统性药学教育新篇章。1973年成立贵阳医学院药学系,2003年更名为贵阳医学院药学院,2015年更名为贵州医科大学药学院。历经87载传承与发展,药学院的师资队伍、人才培养、专业发展、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各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目前药学院下设5个行政科室,15个教研室,2个实验中心,1个中药民族药标本馆。现有教职工173人,其中专任教师148人,专职实验技术人员12 人,理论和实验教学师资充足。其中博士112人,教授34人,副教授57人。博士研究生导师70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34人。教师队伍现拥有中科院院士(外聘)1人,海外杰青B类1人,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1人,国家“外专千人计划”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归国留学人员资助计划2人,贵州省核心专家3人,中组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等部委级专家3人,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贵州省省管专家、贵州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贵州省科技拔尖人才等省级专家19人。柔性引进国家杰青3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
药学院设有药学、药物制剂、中药学、临床药学、药学(中外合作办学)、应用化学、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七个本科专业。拥有药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药学专业是国家一流专业、贵州省本科示范性专业。药物制剂、中药学专业是贵州省一流专业。药学学科为贵州省特色重点学科、区域一流学科。拥有中药功效成分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化学药仿创技术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苗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民族药与中药开发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贵州省民族药与中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贵州省特色天然药物资源高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贵州省教育厅微生物与生化药工程中心、贵州省教育厅道地药材慢性病防治工程研究中心等12个国家级、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获得贵州省优秀校园文化育人基地、贵州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贵州省科普示范基地、贵州省药学人才培养基地等荣誉。有省级一流课程4门,贵州省普通本科高校“金师”3名,贵州省优秀教师2人,贵州省优秀博/硕士导师3名。近三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7项,发表SCI收录论文240余篇。获贵州省科学技术奖一、二等奖7项。贵州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2021年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全球ESI前1%,2024年该学科进入ESI前6‰。
药学院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人才培养体系,发展成为立足贵州、辐射西南、面向全国,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药学人才培养基地,为我省社会经济建设、人才培养和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数据截止202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