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贵医首页 | 学院概况 | 师资队伍 | 本科教育教学评估评建工作 | 科学研究 | 党团学工 | 学科建设 
   
中药功效成分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召开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2025-03-31 10:00   贵州医科大学官网

3月22日,中药功效成分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贵阳召开。实验室依托贵州医科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山东大学共同组建,中国科学院陈凯先院士担任实验室主任。国医大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丁健院士,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郝小江院士,上海中医药大学创新中药研究院院长林国强院士,云南白药集团中药战略科学家朱兆云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岳建民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俞飚院士,郑州大学副校长常俊标院士等医药领域知名院士,贵州省科学技术厅、贵州省教育厅、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贵州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贵州省医疗保障局、贵州省发改委、贵阳市科技局等省市领导莅临出席实验室建设启动会。出席本次会议的还有来自实验室共建依托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山东大学的领导专家,来自遵义医科大学、贵州中医药大学等兄弟院校专家,来自华东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医药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梧州中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产学研合作企业代表,来自贵州医科大学党政领导、天然产物研究中心、各附属医院以及全国医药领域著名专家学者等300余人。会议由贵州医科大学校长罗鹏教授主持。

实验室主任陈凯先院士讲话,他指出,实验室的发展目标是创建民族药与中药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实现中药功效成分绿色制造与创新利用,产出一批理论构建有建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有成效的原创成果,打造特色“中国药”。三家共建单位将通过资源深度整合,实现资金专用、人才双聘、平台共享的共建、共享、共赢合作运行机制,真正做到“1+1+1>3”,形成国际领先的中药民族药创新高地。

贵州省科学技术厅党组书记项长权致辞。他表示,希望以实验室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实践完善跨区域、跨校际的运行合作机制,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尽快产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原创性成果,服务国家创新发展,为我省的科技合作模式树立典范。

贵州省教育厅副厅长杨天仪致辞。他希望实验室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聚集优秀人才,为我省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特别是中药民族药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大动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贵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何志旭代表学校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学校和实验室建设发展的各位院士、专家和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表示,全国重点实验室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科技力量,将聚焦“喀斯特地貌区域的中药民族药挖掘利用”,始终站在科学与技术的前沿和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一线阵地。贵州医科大学将联合共建高校,努力将实验室打造成为中药功效成分精准发掘与创新利用的策源地和人才培养新高地,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贵州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贵州医科大学罗鹏教授主持会议。

实验室依托共建单位领导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季光教授、山东大学副校长易凡教授分别致辞,表示将从平台条件、人才队伍、建设经费等方面提供保障,发挥产学研融通优势,加速中医药领域的工作创新突破,推动中医药事业与产业高质量发展。

华东医药贵州药业董事长张建飞表示作为实验室的产学研合作伙伴,将全力配合并支持实验室建设与发展,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市场、人才、资金等方面优势,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

会议举行了实验室主任、学术委员会、战略咨询顾问等聘任仪式以及产学研签约仪式。聘任中国科学院陈凯先院士担任实验室主任,聘任中国工程院丁健院士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郝小江院士担任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聘任中国工程院张伯礼院士担任战略咨询顾问。聘任贵州医科大学汤磊教授为实验室执行主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陈红专教授为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杨莉教授和鞠建华教授为实验室副主任。

实验室介绍:中药功效成分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前身是依托贵州医科大学于2016年获批准建设的省部共建药用植物功效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结合医药领域布局重点方向,以贵州医科大学为依托单位,整合了上海中医药大学、山东大学两所双一流高校优势资源,东西部共建、唯一聚焦喀斯特区域中药民族药挖掘利用的全国重点实验室,面向现代科学技术解读中医药原理并研发原创新药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构建中药民族药功效成分“精准发掘-绿色制造-创新利用”三位一体的现代融合创新体系,于2024年12月获科学技术部批准建设。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贵州医科大学药学院
TEL No. 86-0851-8416153  E-MAIL: yaoxueyuan@gmc.edu.cn
中国 ☆ 贵州省 ☆ 贵安新区大学城贵州医科大学第五教学楼 ☆ 贵州医科大学